400-123-4567

138000000000

厦门市人民政府

2024-06-29 05:26:55

  J9九游会非常感谢苏巡视员做客市政府网站,也谢谢广大网友的参与,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您好,您提到在体检有多类,有入职体检,基本公共卫生65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还有个人选择的团检套餐,各类体检均有相关规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项目中建议增加肺功能测定,可以早期发现慢阻肺。

  体检可不可以统一规范一下,不然有的单位/街道体检项目简单,有些项目根本做不到,还要自己自费,最好是由市里能统一要求体检项目齐全一点

  两者均是呼吸系统常见病,哮喘多发于年轻人、多有致敏因素;慢阻肺常见于中老年,吸烟人群患病率高,如无规范治疗病程不可逆。两者在用药上有重叠,呼吸康复治疗有类似之处。建议到专业医疗机构规范诊治。

  除了到就近社区现场报名,还可以提前拨打电话咨询。居民朋友们可以在厦门i健康公众号搜索“慢阻肺”相关宣传,获取该项目各社区居民联系电话和现场报名具体地址。

  经常居住地为厦门(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不限于户籍,符合评估条件就可以参加这个项目。但是建议参与家庭医生签约利于优化管理,签约个人支付费用较低,即使评估不符合入组条件的患者,参与家庭签约也可以享受慢阻肺专病的连续性管理和健康指导,以及上级医院转诊的便利,帮助患者正确地对待病情,树立康复信心。

  年龄为40-80岁符合慢阻肺诊断的患者,常住地为厦门市,在知情同意、理解并积极配合随访工作的前提下,可以评估入组。此次项目针对的是中度到重度的慢阻肺患者,没有合并慢阻肺以外的重要疾病。该项目属于稳定期的呼吸康复训练项目,如果未入组前处于急性发作期,或有其他合并症,需要先到上级医院进行规范治疗。

  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在肺功能检查前2小时应禁止大量进食,前1小时禁止吸烟,前30分钟禁止剧烈运动,检查当天禁止饮用可乐咖啡浓茶等。

  可以。当有呼吸困难的症状或危险因素时(如长期吸烟、职业性粉尘暴露),应考虑慢阻肺并进行肺功能检查。社区医生会对肺功能进行初步评估,如有必要,社区医生会介绍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没有相关症状,40岁以上人群也建议在体检项目中加入“肺功能检查”项目。

  截止7月底,我市已筛查了近万名存在肺功能障碍的患者,为慢阻肺防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中重度慢阻肺呼吸康复项目入组人数已达533人。其中,康复组387人,随访组146人,部分入组患者吸气训练数据有了明显提升,康复训练的依从性进一步加强,成效明显。

  不久前,也就是8月2日,我们和郑劲平教授团队联合开展了项目推进会,总结交流了项目阶段进展、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目标,全市各项目参与单位130余人到会。钟南山院士在会议上视频致辞,对我市慢阻肺防治早期干预、社区康复项目顺利开展表示肯定,提出了工作期许。他提到,社区干预要加强管理、沟通解释,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提高依从性,保证治疗的效果。厦门市是率先开展全国性慢阻肺研究的城市,他希望、也有信心厦门能成为全国慢阻肺疾病防控的样板,成为优秀的示范向全国介绍和推广。

  我们也希望,不负钟院士的期待,能依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共同打造具有厦门特色的呼吸医学样板工程,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共同发展以及慢病患者的同质管理。

  同时,我们也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厦门i健康、美丽厦门?智慧健康等公众号推出慢阻肺项目系列宣传推文,以入组患者和主管医师的角度分别报道,描述康复训练的过程和体验,获得居民朋友们的广泛关注与二次传播,阅读量突破10万+,单个项目推文阅读量最高时达2万+。

  慢阻肺规范化管理项目的有效落地引发福建广电高度关注,特派记者深入报道“慢阻肺三师共管”,宣传厦门慢阻肺管理经验。节目分为三期,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中旬在福建电视台三个频道播出。

  我们在“厦门i健康”APP平台上线了慢阻肺早期干预及规范化管理模块,支持医生线上完成患者纳排入组操作,并按管理计划自动生成随访提醒表单。开发了数据稽查系统,由指导医院经验丰富的呼吸科主任医师人工判读入组数据,做好数据质控工作;依托家庭签约团队进行慢阻肺及呼吸康复科普教育,建立微信群健康指导在线答疑,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慢阻肺讲座及线下筛查活动,部分社区成立了慢阻肺患教会。

  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规范化呼吸康复项目”启动会召开后,去年十一月正式开始了受试者招募试点。在钟南山院士、郑劲平教授团队的指导下,我们从十二月起全面铺开全市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入组培训,分区分片进行信息管理系统操作培训,以及现场六分钟步行试验系统、呼吸康复训练器使用教学。

  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我市为推进这一项目,具体都做了哪些工作?目前的成效如何?

  第一,参与项目期间免费配备呼吸训练器,由医生进行居家规范化呼吸训练指导。

  首先,社区医生将为您进行免费肺功能筛查(包含呼吸功能测试、六分钟步行试验),将根据评估情况决定纳排入组,期间有2周筛选期。

  年龄为40-80岁,诊断为慢阻肺、常住厦门市的患者,可就近联系所在社区的签约医生,进行评估后参加。符合条件的患者在上级医院呼吸科就诊时,也可以通过上级医院派发的入组联系卡,到相应社区报名。

  中重度慢阻肺的呼吸康复项目在我市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院(39家)同步开展,共有7家三级医院作为上级指导和质控单位,分别为:第一医院、中山医院、中医院、海沧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第五医院。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每天进行呼吸训练,每天训练2次,每次30组,患者居家训练的情况会通过物联网设备端反馈到项目管理平台,平台对采集的监测和康复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及时预警,可协同医生更好的完善患者康复管理,发挥患者居家自我管理与训练的积极性。

  呼吸康复包括住院期间的康复训练和居家康复训练。此次中重度慢阻肺呼吸康复项目,主要就是采用呼吸训练仪,指导患者居家开展呼吸锻炼,提升呼吸肌的力量,用非药物干预的方式,让患者的肺坚持“有氧运动”,改善整体病情。

  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能从持续康复训练中获益,改善运动耐力,降低呼吸困难和乏力,可以提高肺通气效率。通过使用呼吸训练器,能促进痰液排出,长期(8周以上)使用可以提高肺组织的顺应性(弹性),改善肺功能,使呼吸顺畅。长期坚持康复训练,能减少急性发作和并发症,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慢阻肺康复管理是个综合性、长期性的管理过程,除了早发现、早诊断,科学用药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减少粉尘暴露、加强营养和锻炼等),呼吸康复锻炼也是慢阻肺疾病管理中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手段。

  慢阻肺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物以及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的吸入。通过积极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可以有效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显著提高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项目预计招募一定数量的慢阻肺患者,开展为期96周的观察性研究。采用分层、区段随机化的方法进行受试者分组,分为随访观察组和肺康复锻炼组,向符合条件的患者派发呼吸训练器和智能手环,比较两组急性加重次数/人/年及呼吸力量的改善情况。去年十一月,受试者招募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是的。为进一步推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三早”工作全面铺开,探索具有厦门特色的物联网慢阻肺分级诊疗模式,提升呼吸专科智慧医疗、完善规范化临床试验工作,除了厦门协同中心呼吸系统疾病规范化康复管理项目外,我市和钟南山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团队还联合开展了全市首个慢阻肺临床专项研究——厦门市中重度慢阻肺早期干预及规范化管理项目。

  钟南山院士、郑劲平教授担任项目主研究者,与我市共同推进项目进程、方案准备、参与单位筛选、数据平台建立与质控等,市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赛客(厦门)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华米科技等提供技术支持。

  您刚才提到了,我市和钟南山院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的合作,那么,厦门市开展中重度慢阻肺的呼吸康复项目是否也是其中的一个合作项目呢?

  今年5月,在钟南山院士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大力支持下,国家呼研院与厦门市卫健委合作,共建“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厦门协同中心”,我市共有5家三级医院被遴选为协同单位,分别是第一医院、中山医院、市中医院、海沧医院和第二医院。期间,钟南山院士就海沧医院的慢阻肺康复项目进行考察,对具有“厦门分级诊疗特色”的呼吸慢病管理“海沧模式”表示认可与高度赞许。

  目前,海沧医院已建成上级医院呼吸康复诊疗中心,同时其下属联系社区嵩屿街道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也成立了社区呼吸康复中心,完善了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检测→规范治疗→分级管理→随访康复的全流程健康管理。

  2019年,我市在海沧区慢阻肺分级诊疗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进厦门市呼吸疾病分级诊疗工作,印发了《厦门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诊疗工作方案》(厦卫基层〔2019〕264号),为厦门辖区高危居民进行肺功能筛查、慢性呼吸病鉴别、呼吸疾病健康宣教、治疗指导及分级诊疗,并同步建立我市呼吸数据中心管理平台,成立厦门市慢阻肺专病防治中心,挂靠在海沧医院。

  近年来,为了缓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医疗卫生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国家卫健委深入开展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动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就诊,积极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2012年起,我市以糖尿病、高血压为切入点,创新构建了以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全科医师和健康管理师组合的“三师共管”分级诊疗厦门模式,并将慢病管理病种逐步扩增至慢阻肺、冠心病、慢性胃肠病等十余个专病,越来越多的慢病患者从中受益。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的通知》(〔2022〕11号)也提出:“将肺功能检查纳入40岁以上人群常规体检,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提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和干预能力。”因此,加大慢阻肺疾病的宣传力度,加深大家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了解,推广普及肺功能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是慢阻肺防控工作的关键所在。

  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高达13.6%,60岁以上达27%,患病人数总近一个亿,接受肺功能检查的只有6.5%。在全部经肺功能检查确诊的患者中,清楚自己患病的只有2.6%。慢阻肺可防可治,可惜97%的人不知道自己患病。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目标提出,到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8.1/10万及以下;40岁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晓率35%及以上,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肺功能1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是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主要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以及全身性症状。

  其中,气短或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早期可能仅表现为活动后胸闷、气短,比如日常行动(乘车、上楼梯等)觉得喘不上气,没有引起重视,反复急性加重,到晚期再去就诊时,肺功能已经出现不可逆的改变。慢阻肺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和高疾病负担的特点,患病周期长、反复急性加重、有多种合并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今天我们邀请到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苏妙玲女士做客政府网,为大家介绍我市开展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康复项目情况的相关内容,并与网民在线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参与,踊跃提问,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